365bet足球即时比分
今天是: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案例交流

基层审计机关关键绩效指标的科学化设置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强化内部管理,体现奖优罚劣原则,各地基层审计部门积极探索绩效考核办法,主要做法多是通过对审计各环节各岗位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成效进行综合绩效考核,以充分调动审计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由于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各地审计绩效考核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实际工作要求匹配度不够。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中完善关键绩效指标设置,是需要基层审级机关高度重视的工作。

一、基层审计机关绩效考核的现状

我国的基层审计机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对审计业务活动实行了目标管理,针对当时经济秩序治理和规范工作的现实要求,对审计业务的目标管理主要采取以罚没金额的大小作为评价审计工作成果的标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地方审计机关将目标管理技术的运用范围逐步扩大到除审计业务活动以外的其它相关职能的活动中,并随社会经济的前进和审计工作“监督与服务并重”理念的发展,在对审计业务活动的目标管理中采用了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完成情况为考核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明确指出要加强控制,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随着审计环境的发展和转变,基层审计机关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距离绩效管理的目标还有一段差距,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缺少对目标制定工作的综合考量

对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其目标是预先拟定的、用以指导和组织其全部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其根据上级和当地党委、政府一定时期的经济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需求,对机关人力、物力、财力做出的统筹安排。可以说,基层审计机关工作目标制定的好不好,合理不合理,可行不可行,决定了其审计工作是否能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配合上级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监督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审计机关对每年工作目标制定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没有明确的评价,对于制定的目标与实际执行的情况相差多少、调整了哪些、为什么变化等问题没有系统、全面的分析,不利于工作项目制定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缺少对目标执行效能的综合考量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建立了目标实施责任制,明确了审计机关内部各部门实施计划的责任,使各部门及每个审计人员,既明确了审计机关的总计划,又明确了本部门和本人的审计任务。但大多基层审计机关并未将对审计计划执行情况的管理纳入机关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仅对目标任务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工作效能的提高。

(三)缺少对审计质量的综合考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审计质量管理工作是审计机关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但在基层审计机关现行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中,普遍没有对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主要体现为两种情况在:一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在整个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工作中所占的分量过小,往往仅以独立的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分值的加分;二是未区分审计基础工作质量管理和对审计结论质量控制工作的概念,审计质量的评价工作过于笼统。

(四)缺乏对考核指标设置的综合考量

在基层审计机关考核工作中,考核指标普遍存在不够全面,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对审计业务工作的评价工作中,这类问题比较突出,如: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一般以工作时间、涉审问题金额等作为审计工作的评价标准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因此碰到两个问题:1、若以项目实施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审计人员的辛苦程度,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时间越长工作越辛苦,工作量越大,这就否定了那些工作效能较高的审计人员的付出;二是认为时间越短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越大,这中判断标准又会对那些工作量确实很大,且由于多种条件限制,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工作的审计人员产生不公平的评价。2、若以涉审金额的多少来判断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则会忽视了具体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带来的工作难度,因为有的审计项目资金量虽然很大,但资金流转程序简单,内控规范严格,监督到位,所以审计工作的难度不大,审计人员付出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小;而有的审计项目资金量不大,可是业务复杂,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审计工作的难度并不小,审计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审计成本较多。由此可见,这种考核指标的局限性。

(五)缺乏对考核结果运用的综合考量

目前,由于公务员队伍的各种晋升渠道以及福利待遇的受限,很多基层审计机关的考核结果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具体运用到激励审计人员,有时甚至因为考核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机关少数干部对考核工作产生怨言。

二、关键绩效指标的含义及作用

合理的引入客观的考核指标,能较为有效的评估审计单位内部人员和各个审计项目的成效,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从这一点来说,基层审计机关可以借鉴目前在企业内部较为流行的绩效考核办法之一——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即KPI绩效考核,其特点是考核指标围绕关键成果领域进行选取。其理论依据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二八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80/2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八二原理”同样适用,即 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二八原理为绩效考核指明了方向,即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关键的结果和关键的过程上。于是,所谓的绩效考核,一定放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考核工作一定要围绕关键绩效指标展开。

在基层审计机关实施关键绩效指标法进行考核,可以实现四个进步:即:

(一)可以进一步推动审计机关战略目标的完成

绩效考核首先要明确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根据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来确定审计人员的重点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标准。通过关键指标的设定,审计人员能够更好的认识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改善自身的行为,从而不断促进审计机关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可以进一步推动审计人员自身成长的完成

关键指标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审计人员认识到自己在完成这些关键指标的优势和不足,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这种能力,提高工作业绩。

(三)可以进一步畅通审计机关沟通渠道的完成

通过对关键指标完成情况的了解,为基层审计机关管理人员及其下属的审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机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正确地了解审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工作状态、未来规划、困难等,同时也给审计人员定期讨论绩效和绩效标准的机会,审计人员可以正确地了解审计机关目前的重点思路、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审计机关对自己的真实评价等、。

(四)可以进一步推动审计机关绩效考核信息库建立的完成

绩效考核的信息是审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为审计机关绩效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提供服务,可以切实地保证审计机关绩效管理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对关键指标的考核可以为审计机关甄别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审计人员,为管理人员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审计人员的晋升、调配等。

三、基层审计机关科学化设置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主要路径

根据基层审计机关的特点,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置可以围绕审计成果、审计业务流程、审计成果、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开展,并根据此进行延伸。

(一)审计成果维度

审计成果维度是审计机关工作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这一维度的关键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完成审计计划的比例、审计建议得到执行的比例、重大审计发现和建议的数量。

1.完成审计计划的比例。这个指标反映了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此指标的前提是审计计划本身是科学合理的。但在实际执行时,也需对次指标灵活掌握。因为审计计划一般都是每年年初,期末的计划有可能不符合变化了的环境。因此实际考核工作中要根据被考核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整其权重。一般而言,完成审计计划的比例越高,绩效也就越高。

2.审计建议得到执行的比例。这个指标反映基层审计机关所提出的审计建议的质量。一个好的审计建议被采纳、被应用、被推广,才更能显现审、帮、促的效果,使审计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审计建议要具体、详细、明确、切实可行,这样才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所接受事实,一份再好的审计建议,若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采纳和应用,也是徒劳。审计建议得到执行的比例越高,绩效也就越高。

3.重大审计发现和意见的数量。这个指标是衡量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指标之一。重大审计发现是指对政府组织运作有重要影响的时间,一定程度在体现了基层审计机关对政府组织风险的关注程度。重大审计发现和建议的数量越多,绩效越高。

(二)审计业务流程维度

审计业务流程是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这一维度的考核是从影响审计机关发展水平的内部因素出发来考虑的。关键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信息化使用率、审计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情况、审计时长、审计程序的符合程度。

1.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这个指标是对审计过程质量的度量,基层审计机关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对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关注。所以,为了有效的分配资源,审计人员应该有关注重要事项,切中要害的能力。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越高,绩效也就越高。

2.信息化使用率。信息技术的开展程度体现了基层审计机关的先进程度,展示了基层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信息化使用率越高,绩效越高。

3.审计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由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运用审计质量标准,对各项审计工作,或具体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以提高审计水平和审计项目的胸衣和效率,应该包括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复核等一系列行为。审计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程度越高,从一定方面表明了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越高,绩效也就越高。

4.审计时长。从现场工作结束到报告签发的天数反映了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这个指标应该与审计质量控制质量向匹配,即,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审计所耗时间缩短,绩效才越高。

5.审计程序的遵循程度。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的具体不走和顺寻,是保证审计质量和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审计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审计法规中有关审计程序的规定,避免由于审计程序不当造成的审计风险,从而影响审计质量。一般来说,此比例越高,绩效越高。

(三)审计客户维度

这个维度可以理解为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一般指上级机关、被审单位等。这一维度的关键考核指标应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地方党委政府对审计机关满意度、审计机关被投诉次数。

1.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满意度。被审计单位既是审计机关监督的对象,同时也是审计机关提供服务的对象。现在审计机关职能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被审计单位的满意程度越高,绩效越高。

2. 地方党委政府对审计机关满意度。这个指标直接体现了基层审计机关工作是否围绕了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否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审计机关被投诉的次数。这个指标反映了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服务态度。一般来说,被投诉次数越少,绩效越高。但考核人员要注意对投诉内容的分析和核实。

(四)内部管理维度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要做到内外兼修,这个维度的关键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审计机关内耗、审计人员文明程度、审计人员对所在审计机关满意度。

1.审计机关内耗。这个指标是指对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的考量,人员、办公耗材、车辆、预算等。一般来说,内耗越低,绩效越高。

2.审计人员文明程度。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对外形象的最直接体现,即包括人员行为素养又包括人员审计经验,审计人员文明程度越高,被审单位对审计机关的认同感越高,审计效果越明显,绩效越高。

3、审计人员对所在审计机关满意度。所谓满意度是指审计人员从审计工作可以获取满足感,愉悦感。只有重视审计人员满意度,才能增强审计组织凝聚力,才能不断提高绩效。(王重庆)

参考书目:

1.盛运华, 赵宏中:《绩效管理作用及绩效考核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李红卫, 徐时红:《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经济师2002年第5期。

3.彭国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保罗.R.尼文:《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平衡积分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5. 郭翠梅、彭贤玲:《企业KPI相关问题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
";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